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行規

星期一前上司林館長致電,請我為他任教的「博物館學」任嘉賓講者,其實不是什麼大陣容的內容,只是跟學員分享在博物館工作的經驗、入行過程及博物館面對的問題,畢竟我不是學者,哪有什麼大學問大道理可以說。本來兩年的替蘇姍姐姐任guest speaker時準備了PowerPoint講題,這兩天竟然找不著,只要不跟同學兼同業J的講題相同便可,所以隨便胡扯。

用了一半時間分享工作範圍、性質和困難,J和我更強調博物館的實際工作,並非如竹野內豐主演的「冷靜與熱情之間」一樣有型(如我常說考古工作並不是「Indiana Jones」一樣)。所講的內容不是什麼秘密和行規,只是這幾年在不同的博物館做兼職、義工和全職工作的普遍經驗。我清楚自己的位置,那些話應該說那些話可以說。

做事積極進取、慎言慎行是所有工作的基本要求,博物館的工作也一樣,沒有什麼特別行規,當然如果是特別的部門和工作,例如文物修復等,就有特別的學歷、工作經驗和訓練。在座幾位是圖書館的同仁,我沒有特別提及圖書館和博物館的關係,因為這不是我的專長(雖然我在公共圖書館工作過,而且現在也要負責圖書管理),只是略述正在使用的圖書館分類方法。整個分享,我不斷強調讀書的學術理論並不一定可以引用在實際工作上,加上「館館有本難念的經」,經驗告訴我,每間博物館都有自己的處境,所有不是一間機構的做法可以適用於其他地方,不過有些大前提是不會改變的,就是博物館的五大功能和責任:教育、保存文物、收藏、研究和展出,一切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出發點。

之後跟J吃晚飯和分享工作遇到的問題,互吐苦水,哈哈,我覺得我的苦水比她少,雖然大家是同行,不過也是因為機構歷史背景和行政架構不同,際遇當然不同,故不能比較。最後分手時J說:「今晚講完就唔記得」,我說:「這是行規」。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小小'管場'遊記 - 國立新美術館 (日本東京)

介紹了兩間英國的博物館,現在換換場景,來到日本東京,這間國立新美術館於2007年1月開幕,同年九月我計劃去東京時,才知道這新美術館,當然不能錯過。

在築地飲飽(抹茶)食飽之後去了六本木(Roppongi),下午天陰有微雨,的確有點冷,雖然那天是星期四,沒想過美術館會那麼多人,大概大家都是來看Vermeer的「牛奶妹」。其實那次美術館的展覽不多,除了Milkmaid by Vermeer & Dutch Genre Painting之外,就是一個本地藝術家的年展,不過by invitation only。美術館對我來說最吸引的是其建築,它由黑川紀章負責設計,共花了五年時間完成。美術館完全能體現日本人的國情 - shopping消費,樓高四層,每一層均有餐廳或咖啡店:地下是Cafétéria Carré加Museum shop,地面一樓是Café Coquille,二樓是Salon de Thé Rond,頂層是著名的Brasserie Paul Bocuse Le Musée。 說是消費也好,能讓不同的參觀者有不同的選擇,夠posh又肯花錢(時間)就去Brasserie Paul Bocuse Le Musée,只是喝杯咖啡歇腳,Cafétéria Carré和Café Coquille自然是好選擇,而且如博物館這些NGO都要生存,時時刻刻問政府或大財團要錢,始終不是長遠辦法,所以能自力更生,多開一兩個Museum shop或者coffee shop不是壞事。

我又假於學生身份以¥1200,約HK$80,相對香港一點也不便宜,不過我只能說香港人給香港政府寵壞,外國的博物館一般收費都是如此高。

如果要去Brasserie Paul Bocuse Le Musée吃飯 (Lunch或Dinner),最好要訂檯,我看完「牛奶妹」之後就去了訂那個展覽「期間限定」的Menu Vermeer,看完Mori Art Museum森美術館回去,時間啱啱好。

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
7-22-2 Roppongi, Minato-ku, Tokyo

Wed-Mon 1000-1800, Fri 1000-2000, Tue closed
Admission is determined for each exhibition
www.nact.jp

小小'管場'遊記 - Burrell Collection (英國格拉斯哥)

雖然格拉斯哥不及愛丁堡那麼高貴有大將之風,而且印象中治安不大好,但貴為建築師+設計師及英國Art Nouveau先鋒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出生地和發蹟地,格拉斯哥自有她的魅力,當中有不少博物館和藝術館,今次介紹的是離市中心30分鐘車程的Burrel Collection
 
Burrel Collection由富商William Burrel於1944年捐出他當時價格₤25,000的藏品予市政府,他提議於離市中心六里的地方建立一個可容下他那九千多件藏品的美術館。可惜到Burrel1955年離世還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要到1967年Mrs Anne Maxwell Macdonald捐出位於Pollok Estate及一批西班牙畫給市政府,同時也安置了Burrel的珍藏。

Burrel Collection以藝術品為主,以不同文化風格及年份展出。我有空參加導賞,當到中國藝術品時,導賞員伯伯竟然問我有關問題,但我沒有印象他問了什麼問題。

Collections:
Ancient Egypt
Ancient Greece & Rome
Hutton Rooms (reconstructions of rooms from William Burrel's last home, Hutton Castle)
19th century Paintings
Chinese Art
Gothic Art
Islamic Art
16th & 17th Century Room (embroidered furnishings & textiles)
Arms & Armour
Tapestry Galleries
Needlework Room

其實Burrel Collection的藏品沒有令我留下很深刻的感受,最令我感動的是William Burrel對藝術品的熱忱和認識,而且憑他對藏品的認識和他自己的良好記憶,令他可以為自己建立喜歡的藏品系統。

建築物本身也可觀,樓高兩層,美術館的建材主要是木材,通往餐廳的走廊和餐廳採用玻璃屋頂,利用天然光,加上外面是一大片草地,秋高氣爽在餐廳吃午餐,或者喝杯咖啡,自然是賞心樂事。現在的建築物是Barry Gasson, John Meunier 和 Brit Anderson三大建築師聯手設計,並由格拉斯哥市政府和蘇格蘭政府支付建築費,於1983年開幕。

離開美術館差不多下午二時,一個人沿著林蔭小徑穿過無人的農場,行了很久才到馬路,才發覺找不到回市中心的巴士,兜兜轉轉差不多下午五點才回到市中心,現在回想,有點像做夢一樣。

15/09/2004
 係唔係好綠同好藍色?! Stained Glass: 有陽光直照的地方沒有藏品,因為紫外線會令物件老化
  The Montron Arch - late 12th century stone portal from a runied church in Montron, France Rodin的the Thinker 餐廳一隅 我的午餐: potato & leek soup (₤2.25) + four cheese & baby onion quiche (₤3.25)....yummy

Pollok Country Park,2060 Pollokshaws Road,G43 1AT (frequent buses Nos:45, 47, 57 from Union Street in the city centre to the Pollokshaws Road entrance of the Park. It is a 10-min walk to the gallery)

Mon-Thu, Sat 1000-1700, Fri & Sun 1100-1700
Admission Free

Sunday, October 19, 2008

小小'管場'遊記 -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英國倫敦)

寫這博物館遊記前我在掙扎先要介紹哪一間博物館,跟時序還是喜愛程度,最後還是首先介紹我最喜歡的Victoria & Albert Museum。

一般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大約花1-4小時,視乎博物館大小、館藏及我的行程,最長參觀時間為5小時,最短為30分鐘,平均參觀時間2.5小時;我想我在V&A花了超過30小時,差不多每次去倫敦都會去一趟,有時看展覽,有時只去book shop逛逛。

V&A建於1852年。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艾伯特親王,策劃在海德公園的水晶宮舉行的The Great Exhibition(油畫The Opening of the Great Exhibition by Queen Victoria on 1 May 1851還在三樓British Galleries,最有趣的是畫中有一個穿清服的中國人),因為展覽很成功,所有決定於倫敦南肯辛頓區興建一所博物馆,用來陳列購自博覽會的精品。經過百年累積,V&A成為裝飾設計藝術的大家。館藏450萬件,共145個展廳。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ctoria_and_Albert_Museum

博物館樓高六層,分了三個出入口: 位於Cromwell Road的Grand Entrance、Exhibition Road和地鐵tunnel level。
Collections: (* = must see & highlights)
1] Cast Courts * (David 複製大衛像,別忘了大衛後面那片用來掩蓋他那話兒的樹葉; Trajan's Column)
2] China
3] South Asia (Tippoo's Tiger)
4] Fashion *
5] Raphael * (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 兩幅名畫,但請勿拍攝,因為版權屬於女皇陛下所有,而且security叔叔會請你自重,同胞們請別有辱國體)
6] British Galleries 1500-1760
7] Medieval 300-1500
8] Renaissance 1200-1650
9] British Galleries 1760-1900
10] Ironwork
11] Architecture
12] Glass * (一世人都未必有機會見過那麼多世界一級的玻璃藝術品)
13] Sculpture
14] Tapestries
15] Paintings
16] Silver
17] Musical Instruments

記得第一次看完V&A後,我知道這是我最愛的博物館,它集合古今藝術品,已往的日常用品,今天已變成經典傳世的藝術品,不過V&A不是只展出舊物,為港人熟悉的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的展覽、一年一度時裝展,及很多有關建築、設計、家具、攝影.....太多太多。如果大英博物館是一哥,V&A也同屬一姐地位。

 位於正門的V&A Rotunda Chandelier,是我最欣賞的Dale Chihuly設計
 這片葉原來有段古,記得看看caption就明白
 令人看到目瞪口呆的Trajan's Column Michelangelo的The Dying Slave
 我不知如何拍得這張照片,不過我覺得很美,用了作畢業作業的一頁

資料來源:Best, K., & Trench, L. (2004). V&A Guide. London: V&A Publications.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館方中文譯名)
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2RL

1000-1745 (Mon-Thu, Sat-Sun); 1000-2200 (Fri)
www.vam.ac.uk

Sunday, March 16, 2008

小小'管場'手記 - 香港醫學博物館

由大學二年級開始在香港醫學博物館 (HKMMS) 工作,轉眼快踏入第九年了,除了離開香港的一年半時間及回來後的一年,前前後後在這裡工作了六年多。從那時開始,我一心希望投身博物館行業。

回想初來見工,因為一直以為它在香港大學附近,又自覺對中上環一帶算認識,最後遲到了一個鐘頭,不過也不能太怪我,當我問附近街坊時,很多人都不知它的存在。當時的館長我現在的好朋友蘇珊姐姐還是請我當週六日的兼職。

在博物館很不少難忘時段,例如1999年的<中醫藥展覽研討會>,有一段時間我下午放學就過來工作,有時工作到零晨兩三點,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很開心:吃晚飯時,我會在樓梯大叫:「食飯啦」,大家就坐在圖書館吃晚飯;有時我一個人在地庫工作,雖然氣氛陰森,我從來沒有怕;那次我們要解決如何在二樓、演講廳及花園做會議直播,因為資金有限,我們不能請音響公司做,唯有靠我們自己把音樂器材用幾條幾十米長的A/V線連接。那次的研討會很成功,何教授還請了我們一班同事及義工去陸羽吃午飯。

在那幾年的工作亦從中明白經營博物館(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艱難;醫學博物館不是政府經營,跟我現在全職工作的香港海事博物館 (HKMM) 同樣是獨立/私營博物館,同樣是沒有政府支持,同樣是得靠熱心人士/團體捐款;不同的是,海事博物館比較幸運:有較多全職員工,先天因素(地點)比較好,因為是遊客區,故參觀人數比HKMMS好得多,而且我們的計劃比較長遠及完備,對未來的發展十分樂觀積極;但醫學博物館長期處於緊拙的財政狀況,要計劃長遠發展比較難。我現在是「每月義工」,所以不是十分清楚他們的現況,但希望在人間,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實在世界任何國家、城市經營政府或獨立博物館都不是易事,因為外因(其他娛樂的競爭、政府政策、財團支持等)和內因(博物館自身地理環境、館藏、展覽多元性等)都決定博物館成功與否或其生死。博物館事業發展久遠的如英國,不時有博物館閉門大吉,不過多數是小型的獨立博物館,政府經營/資助的相對少;但鼎鼎有名的Victoria & Albert Museum附屬的戲劇博物館(Theatre Museum)因資金及租約問題,於2007年閉門(我有幸於2006年11月到訪一次),看,'才'雄勢大如V&A還是保不了其附屬博物館!可想而知,其他小型博物館的生存是何等艱難。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Theatre Collection Online
Curtain fallson Theatre Museum
Guardians of the Theatr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