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6, 2008

小小'管場'手記 - 香港醫學博物館

由大學二年級開始在香港醫學博物館 (HKMMS) 工作,轉眼快踏入第九年了,除了離開香港的一年半時間及回來後的一年,前前後後在這裡工作了六年多。從那時開始,我一心希望投身博物館行業。

回想初來見工,因為一直以為它在香港大學附近,又自覺對中上環一帶算認識,最後遲到了一個鐘頭,不過也不能太怪我,當我問附近街坊時,很多人都不知它的存在。當時的館長我現在的好朋友蘇珊姐姐還是請我當週六日的兼職。

在博物館很不少難忘時段,例如1999年的<中醫藥展覽研討會>,有一段時間我下午放學就過來工作,有時工作到零晨兩三點,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很開心:吃晚飯時,我會在樓梯大叫:「食飯啦」,大家就坐在圖書館吃晚飯;有時我一個人在地庫工作,雖然氣氛陰森,我從來沒有怕;那次我們要解決如何在二樓、演講廳及花園做會議直播,因為資金有限,我們不能請音響公司做,唯有靠我們自己把音樂器材用幾條幾十米長的A/V線連接。那次的研討會很成功,何教授還請了我們一班同事及義工去陸羽吃午飯。

在那幾年的工作亦從中明白經營博物館(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艱難;醫學博物館不是政府經營,跟我現在全職工作的香港海事博物館 (HKMM) 同樣是獨立/私營博物館,同樣是沒有政府支持,同樣是得靠熱心人士/團體捐款;不同的是,海事博物館比較幸運:有較多全職員工,先天因素(地點)比較好,因為是遊客區,故參觀人數比HKMMS好得多,而且我們的計劃比較長遠及完備,對未來的發展十分樂觀積極;但醫學博物館長期處於緊拙的財政狀況,要計劃長遠發展比較難。我現在是「每月義工」,所以不是十分清楚他們的現況,但希望在人間,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實在世界任何國家、城市經營政府或獨立博物館都不是易事,因為外因(其他娛樂的競爭、政府政策、財團支持等)和內因(博物館自身地理環境、館藏、展覽多元性等)都決定博物館成功與否或其生死。博物館事業發展久遠的如英國,不時有博物館閉門大吉,不過多數是小型的獨立博物館,政府經營/資助的相對少;但鼎鼎有名的Victoria & Albert Museum附屬的戲劇博物館(Theatre Museum)因資金及租約問題,於2007年閉門(我有幸於2006年11月到訪一次),看,'才'雄勢大如V&A還是保不了其附屬博物館!可想而知,其他小型博物館的生存是何等艱難。

香港醫學博物館
香港海事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Theatre Collection Online
Curtain fallson Theatre Museum
Guardians of the Theatre Museum